- J.Pelhate;李碚西;
<正> 谷物和粮食产品中霉菌和细霉的经常出现,说明人们长期未估计到除某些寄生因素外,霉菌和细菌的重要性。的确,由于测试和识别这些复杂微生物的知识和手段缺乏,现在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这些微生物。粮食储藏期间,微生物区系一特别霉菌是粮食各种质变的主要成因。几十年来致病真菌在储藏物中的作用已经肯定,关于霉菌的复杂变化,扩散方式和生态学特性也有研
1986年02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APHIS;USDA;张禹安;
<正> 柑桔溃疡病是毁灭性最大的柑桔病害之一。该病由病原细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athovar citri 所致,在墨西哥亦被称为细菌病。溃疡病系接触传染性病害,很容易通过带病的苗木和接穗,暴风雨以及昆虫、动物、人和机具的接触进行传播。该病害顽固性强,难以控制,且能为害佛罗里达州大多数柑桔栽培品种的叶、枝条和果实,
1986年02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皆川望;李笃肇;
<正> 线虫分类系统现在还不稳定。每年陆续有许多新种、新属记载。新订名的属,一部份是从以前的属中分出,多数是根据新发现的线虫创立。此外,还有新亚科、新科、新超科。以下就六个论题提供参考资料以见近年来线虫分类的纷乱和进展。
1986年02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R.J.Cook;陈宇;
<正> 生物防治对植物病理学历来是最大挑战之一,值得植物病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病毒学、细菌学、线虫学、真菌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都予以重视。G.B.Sanford 在1926年的 PHYTO-PATHOLOGY 上首次发表了用桔抗体进行植物病原菌生物防治的论文“影响马铃薯疮痂病菌致病力的因子”。而 Sanford 和W.C.Broad 发表的“小麦全蚀病菌的生
1986年02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姚革;
<正> 软腐细菌有着复杂的种群组成,广泛的地理分布及寄主范围。其致病机制是由病菌分泌果胶酶使寄主的薄壁细胞组织离解,造成寄主组织萎蔫和腐烂。软腐病不仅在田间,而且在寄主收获后的整个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均可发生。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软腐病造成的损失达5千万—1亿美元。英国每年有500万吨马铃薯做为食物,在贮藏期造成的损失达68%;世界各地大白菜贮藏期的
1986年02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Richard L.Ridyway;胡国文;冯明光;
<正> 探明造成作物损失的原因,是建立确保子孙后代吃穿战略思想的基础。象昆虫、杂草、植物的病害、线虫、啮齿类动物及某些鸟类等有害生物,是生物因素引起绝大部份作物损失的重要原因。这些有害生物在作物产前为害一般可使作物的潜在产量损失30%以上。在美国,有害生物至少包括160种细菌、250种病毒、800种真菌、2000种杂草以
1986年02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高坂淖尔;高必达;
<正> 引言感染穗瘟的水稻常呈谷粒白化不实,成为所谓的白穗。据认为白穗的原因在于穗颈等处的维管束受到侵染,导管及周围薄壁组织崩溃而空腔化,水分运输显著受阻,然而在穗颈病部活组织徒手切片上发现病菌尚未达到的导管中有显著的渴色填充物,而且病菌培养液滤液也可锈发白穗,为了弄清稻瘟病菌在侵染维管束组织的同时,是否产生抑
1986年02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H.H.Luke;R.D.Berger;刘亮;
<正> 在燕麦(Avena sativa L.)中,一些品种上发生诱病的速率低于另一些品种。Red Rustproof 燕麦品种延缓冠诱病发展的特殊能力以两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一是“迟锈性”:与敏感类型相比,迟锈性品种在生长季节中发生锈病的时间较晚;其二是“低敏感性”;对低敏感性的和敏感性的品
1986年02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Alok kalra;R.D.Bansal;蔡岳松;
<正> 在印度,导致番茄早疫病的交链孢霉(Alternaria solani)和烟草花叶病毒是为害番茄的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病原物。番茄花叶病的发病率60—70%,早疫病为50%。文献中有较多这样的报告,即一种病原物对某一寄主的侵染而明显影响另一种病原物的发生与发展。依病原物/寄主的组合而
1986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Modawi;R.S.;秦家忠;
<正> 小麦土传花叶病(WSBM)是堪萨斯州小麦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它是由小麦和其它禾草根部上的多粘霉(Polymyxa grami-nis Led.)游动孢子传播而发病。Mckin-ney 在伊利诺斯观察了这种病害,并描述了该病毒病的花叶及花叶丛矮两种症状,它们分别是由该病毒的黄色和绿色株系所引起。堪萨斯州第一次流行报导是在1952年,当时
1986年02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J.R.Kul;郑斌霞;
<正> 有关温度与苹果真菌性腐烂的关系已有不少报道。在本研究中,评价了不同温度处理对苹果收获后主要的真菌性腐烂病发病的影响。以每10个苹果为一组,分别接种(按Gramnger.Horme 的方法)“GoldenDelicious”苹果,试验重复3次,接种后将其在温度范围为0~35℃之间的11种不同温度下贮藏15天。表1中比较列出了各种温
1986年02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R.M.Davis;黄增和;
<正> 柑桔树干由寄生疫霉菌(Phytophthoraparasttica Dast.)引起的疫病其防治主要在于预防,常用的方法是:于病害发生之初,清除被侵染的树皮,然后于该处施用杀菌剂。然而要大规模采用此法则费时费事也不经济。采用两种新的有希望的内吸杀菌剂来防治脚腐病和处理树干则不费劳力。一种为甲霜安(metalaxyl),对该药已进行了
1986年02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Honda Y.;Nemoto M.;欧阳享泱;
<正> 据报道稻瘟病菌(Pyrtcularia oryz-ae Cavara)在接受连续的近紫外光(300—400nm)照射或340,365nm 单色光照射后可形成孢子。结果认为如将近紫外光波滤掉,稻瘟病菌的孢子形成就会受到抑制。在本试验中,我们考察了稻瘟病菌孢子形成对单色光照射的反应,并将这种方法应
1986年02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G.M.Avesi;G.S.Khush;王乔;
<正> 二点黑尾叶蝉(Nephotettix uirescens(Distant)=N.impicticeps Ishihara)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以吸食汁液和传播病毒病的方式为害。当其种群数量较高时,感虫植株的生活力下降,分蘖减少,瘪壳率高。这种害虫也是水稻黄矮病、东格罗病、黄橙叶病、叶黄化病等病毒病害的传播媒
1986年02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Z.Mendel;黄同陵;
<正> 在以色列,桉树天牛 P.Semipunctata严重危害桉树。据目前所知,除叙利亚啄木鸟外,未见该害虫的其他有效天敌,而到1980年已证实这种天牛幼虫唯一可靠的天敌是啄木鸟。虽然在以色利只做了较少的观察,但啄木鸟是多种森林害虫的天敌已众所周知。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摸清啄木鸟对这种天牛控制
1986年02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TORU NAGATA;祝兆麒;
<正> 猖獗于整个亚洲水稻产区的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在日本南部,也是头等重要难以对付的水稻害虫。人们认为在6~7月的雨季褐稻虱是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一道从海外迁入的,并具有很大生殖潜力,在秋季常造成水稻的毁灭性为害。在日本,因为没象东南亚地区采用抗虫品种等有效的非化防措施,便
1986年02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D.N.Gandhale;卜根生;
<正> 东方真叶螨(Eutetranychus orienta-lis)是为害扁豆(Dolichos labab L.)并引起相当大损失的主要害虫之一,而且经常发生。以前,Elmore(1944)曾推荐用硫磺粉防治这一害虫,但很快就证实这种处理效果不好。Wilcox 和 Howland(1957)用许
1986年0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H.A.Bolkan;邓先明;
<正> 疫霉根腐病是加利福尼亚大多数蕃茄种植区一个主要的蕃茄病害。这种病害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或寄生疫霉(P.Parasitica)所致。但据报道85%以上的蕃茄根腐病是由后者引起的。目前还尚无抗病的商品蕃茄品种,对此病的防治仅限于应用杀真菌剂处理土壤、种子,移栽前浸根处理和栽培措施。但在管理缺水时或晚
1986年02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Robert F.Ruppel;郭依泉;王京;
<正> 杀虫剂施用时间的确定,是决定其防效好坏的关键。确定杀虫剂施用时间的标准因害虫种类而有不同。如植物生长期,某一特定阶段害虫种群占的比例、期望虫期的出现或累计日度。对于同一害虫,这些标准也是可变的,例如,Harrison 和 Press(1977)对在甜玉米上施药防治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übner)]的时间,提出了七条标准,虽然这些标准多数是间接的,但却是根据对害虫种群变动和杀虫剂防效的有关知识制定的。这些标准阐明了:应在造成为害之前施药,药剂应大量地杀死害虫。我相信,对这些基本假定,人
1986年02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