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华保;甘松灵;张国利;邓雪华;杨春平;
为了探究丙硫唑、咪康唑和异噻唑啉酮对猕猴桃软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本试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其对猕猴桃软腐病致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了丙硫唑和咪康唑及异噻唑啉酮的复配制剂对以上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菌葡萄座腔菌、可可毛色二孢菌、小新壳梭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菌葡萄座腔菌的EC_(50)值分别为20.355, 7.665, 3.759 mg/L;对可可毛色二孢菌的EC_(50)值分别为6.551, 25.915, 0.839 mg/L;对小新壳梭孢菌的EC_(50)值分别为15.484, 6.778, 0.568 mg/L.进一步复配试验发现,丙硫唑与咪康唑或异噻唑啉酮的复配制剂均能够提高对猕猴桃软腐病致病菌的防效,丙硫唑与咪康唑复配制剂抑制以上3种病原菌的最佳复配比分别为1∶1, 1∶1和1∶2;丙硫唑与异噻唑啉酮复配制剂抑制以上3种病原菌的最佳复配比分别为2∶1, 1∶2和1∶1.以上结果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丙硫唑、咪康唑和异噻唑啉酮单剂及复配制剂在生产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2年02期 v.1;No.2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刘挺;江连强;陈树鸿;罗祖华;文官富;江其朋;殷鹏涛;丁孟;
根结线虫病是烟草上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目前烟叶生产上亟需有效的病害防控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两种药剂的3种不同施用方式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影响效果,旨在明确不同药剂防控烟草根结线虫病的较优施药方式,以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维护生态环境.结果表明,两种药剂的3种不同施用方式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阿维菌素受施用方式影响较小,移栽窝施或灌根处理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效均较佳,约为53.00%~71.06%;厚孢轮枝菌受施用方式影响较大,移栽灌根处理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可达53.27%,但移栽窝施处理防效仅为15.83%.因此,针对降雨少、土壤含水量低的烟区,采用微生物菌剂防控烟草根结线虫病时,可选择灌根窝施或施用后应及时补充土壤水分的处理方式,以提高药剂/菌剂利用率和病害防控效果,而化学药剂施用后也应及时补充土壤水分,实现药剂的减量增效.本研究为根结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了有效参考.
2022年02期 v.1;No.2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 龚杰;汪代斌;杨超;李钠钾;江厚龙;
植物刺激素是一类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缓解非生物胁迫及提高作物品质的物质或微生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并逐渐成为化肥和农药提质增效的一大利器.本研究通过在烟草移栽前、缓苗期、团棵期到旺长期,喷施植物刺激素—鱼蛋白和海藻糖至烟叶表面,探究在烟草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施用鱼蛋白对烟草早生快发及防控烟草野火病的作用.结果表明,鱼蛋白不仅促进烟草早生快发,提升烟草农艺性状,同时对野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烟苗缓苗期喷施鱼蛋白(100 g/667 m~2),团棵期再次喷施鱼蛋白(500 g/667 m~2),对烟草团棵期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茎围、有效叶片数、叶面积等农艺性状指标均有显著提升作用,显著促进烟草早生快发,同时对烟草野火病的防控效果最好,可为田间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022年02期 v.1;No.2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 陈焕柱;唐应志;黄建祥;彭寿宏;苏明;袁水清;
火龙果溃疡病是危害火龙果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有效开展火龙果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本研究比较了17种木霉菌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并通过对峙抑制试验和盆栽试验等比较不同木霉菌对火龙果溃疡病的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出了木霉菌KN-28,其抗生效果最强,其无菌发酵液对火龙果溃疡菌的抑制率高达92.9%,盆栽试验防效可达到59.07%~70.11%.综上所述,木霉菌KN-28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潜力巨大,有望作为火龙果的生防目的菌株.
2022年02期 v.1;No.2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邓全;刘东阳;陈娟;王秀芳;马鹏;徐蓬军;纪桂霞;邓宁;
为明确七星瓢虫释放对烟田烟蚜的防治效果及其初步生态效应,本研究开展了凉山烟田七星瓢虫释放及烟田害虫和天敌种群消长调查试验.结果表明,释放七星瓢虫对烟田烟蚜防治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释放后第1 d的校正防效可达62.88%,之后第2 d、第3 d逐步下降,分别为50.77%和39.42%.定殖扩散试验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在烟田释放后扩散能力较强,释放后第1 d调查时,在目标烟株上的定殖率仅为50.00%,而第2 d、第3 d调查时在目标烟株上的定殖率均成为0.种群消长调查结果表明,目标烟田害虫以无翅烟蚜的数量最高,平均单株蚜量可达15.06头/株,其次是有翅烟蚜,平均单株蚜量为1.67头/株,天敌种类以烟蚜茧蜂和食蚜蝇为主.各种类害虫及天敌数量在瓢虫释放后均表现出先减少后逐步增多的趋势,其中以无翅烟蚜、烟蚜茧蜂成虫和僵蚜在第1 d调查时减弱趋势较为明显,第1 d调查时无翅烟蚜平均单株蚜量下降到7.05头/株.
2022年02期 v.1;No.2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桂子萌;曾庆会;杨宇;韦治艳;杨洪;杨茂发;
烟蚜是危害烟草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寻找防治烟蚜的高效低毒药剂,本文采用浸叶法和浸渍法比较了藜芦碱、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吡蚜酮、除虫菊素和双丙环虫酯7种药剂对烟蚜的毒力.结果表明,浸叶法处理后,噻虫嗪和吡虫啉对烟蚜的毒力较高,LC_(50)值分别为2.220 mg/L和2.619 mg/L;而浸渍法处理后吡虫啉和藜芦碱对烟蚜的毒力较高,LC_(50)值分别为1.203 mg/L和2.554 mg/L.吡虫啉在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试验中都显示对烟蚜有较高毒力,可以作为防治田间烟蚜的推荐使用药剂,在吡虫啉被限制使用的情况下,可选用噻虫嗪或藜芦碱防治烟蚜。研究结果可为烟蚜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022年02期 v.1;No.2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吕朝军;钟宝珠;李朝绪;陈拓;
为推广普及槟榔园刺吸式害虫的物理防治技术,评价了黄色黏虫板不同悬挂高度与密度对害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悬挂位置影响黏虫板诱集效果,以株高约7 m槟榔为试验对象,悬挂于树冠部(树冠倒数1~3片叶的叶柄部)效果最佳,单张黏虫板诱集到的蓟马、叶蝉、粉虱和蚜虫平均虫口数分别为7.84头、 6.52头、 11.84头和6.76头;而悬挂于树干中部(距地3~4 m)和下部(距地1.5~2 m)处理的诱集效果较差,其中下部悬挂处理组平均虫口数分别仅为2.80头、 1.76头、 4.16头和2.48头.不同悬挂密度试验结果发现,以1片/株、 1片/2株和1片/3株效果较好,以诱捕到的蓟马数量为例,此3个处理诱集到的平均总虫口数量分别为41.33头、 42.33头和37.67头,从诱捕效果和使用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以1片/3株效果最佳.综上,采用黄色黏虫板防治槟榔园刺吸式害虫时,以1片/3株悬挂于树冠部,可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2022年02期 v.1;No.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孟利峰;吴东升;赵龙龙;
双翅目(Diptera)昆虫是梨园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了梨园双翅目昆虫对色板的趋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梨树萌芽、落叶、休眠期黏虫板对双翅目昆虫的诱集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双翅目昆虫主要趋向于蓝色和黄色黏虫板,对黑色黏虫板趋性最低;不同颜色黏虫板在相同太阳辐射下温度有明显差异,但与其诱集量无显著性关联;不同方位上黏虫板诱集数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对开发新型黏虫版和防治双翅目害虫等具有借鉴意义.
2022年02期 v.1;No.2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吴翠翠;吴小兵;袁红银;蒋明;王学平;顾庆红;
为打破农药减量控害瓶颈,寻求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新途径,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了不同剂量、不同种类药剂复配拌种对水稻穗前病虫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40 mL或10%嘧菌酯CS 160 mL+48%噻虫胺SC 16 mL或10%三氟苯嘧啶SC 16 mL+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20 mL或10%四氯虫酰胺SC 20 g药剂复配拌种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水稻破口期纹枯病的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77.58%, 76.94%和78.62%, 77.24%,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7%和85.96%,对稻纵卷叶螟防控效果一般,水稻穗期虫口防效和保叶效果分别为70.97%, 67.74%和75.07, 69.23%,且种子处理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作为一项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措施大面积推广使用.
2022年02期 v.1;No.2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赵龙龙;李先伟;
梨瘿华蛾是梨树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室内观察发现,梨瘿华蛾成虫寿命为7~9 d,羽化后2 d内为梨瘿华蛾求偶、交配的主要时期,交配次日可产卵;梨瘿华蛾日活动峰期主要发生于19:00-22:00;日求偶行为主要发生于19:00-22:00,此外在凌晨3:00-6:00也有求偶行为,但数量极少;梨瘿华蛾的日交配行为有两个峰期,第一个峰期为17:00-23:00,是主要交配阶段,第二个小峰期为6:00-9:00;其平均交配时长为89 min,从30~180 min不等.通过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梨瘿华蛾生物学特点,同时,为防治梨瘿华蛾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年02期 v.1;No.2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张毅;杨非;惠军涛;张小飞;
通过对3家草地贪夜蛾性诱芯和诱捕器组合的田间诱捕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家生产企业(深圳百乐宝、北京中捷四方、宁波纽康)的诱芯及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均有较好的诱集作用,在诱芯诱集效果上,从高到低依次为:深圳百乐宝诱芯、北京中捷四方诱芯、宁波纽康诱芯;在诱捕器形状上,诱集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桶形诱捕器、孔型诱捕器、漏斗式诱捕器.深圳百乐宝诱芯+桶形诱捕器组合诱集效果最佳.性诱不仅可以作为监测预报手段,也可以作为绿色防治措施推广应用.
2022年02期 v.1;No.2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袁红银;张芳;王学平;蒋明;吴小兵;
豌豆潜叶蝇(Phytomyza horticola)是豆类作物重要的害虫之一.本文研究了豌豆潜叶蝇在寄主上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豌豆上豌豆潜叶蝇发生程度不同;距虫源越近的作物发生越重;高温会抑制豌豆潜叶蝇的发生.防控试验表明,“寄主-非寄主-寄主”的作物布局方式可有效阻断豌豆潜叶蝇的传播扩散,且黄板对豌豆潜叶蝇成虫诱集效果好,防效达到62.0%, 2种方法均可减轻为害.研究结果为豌豆潜叶蝇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2年02期 v.1;No.2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